心理健康就是心理适应系统中的适应过程和适应状况统一,适应状况是心理健康状态的表现机制,而适应过程则是心理健康的隐性机制,心理健康等级则是适应过程和熵状态的辩证变化的具体表现。心理健康类似于系统运行的过程和系统运行中的熵。根据热力学的第二定律和系统论中的熵值原理,熵代表了系统的混乱程度,系统熵有正熵和负熵之分。只有适应过程良好,输入系统、适应过程、接受心理输出各个系统内的正熵低于负熵,才能够保证系统过程的相对稳定发展状态;而一旦负熵低于正熵,则会导致系统过程逐渐走向混乱。心理健康动态变化则是指个体的心理适应系统正负熵值的动态变化过程,一旦正熵超过负熵,并占了主导地位,那么心理健康程度就会向消极方向发展,而一旦负熵高于正熵,则心理健康程度向积极方面转化。正熵与负熵状态的系统运行在正常的环境条件下,主要取决于适应过程中的心理功能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心理功能品质状况则是熵状态稳健的决定因素。心理健康的适应是多维的、多层次的、系统的。人是在生物、心理和社会以及主体性自我意义与价值世界中的存在,心理适应也是在这几个存在属性中的适应,心理适应是多维的、分层次的、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单维的、孤立的。心理健康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意义价值世界的一种持续而积极的心理功能适应过程和状态,而心理不健康则是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意义价值世界的一种持续而消极的心理功能适应过程与状态。这些多维的适应过程又是多层次的,包括生理心理、认知心理、行为习惯、情绪情感体验、行为调控、社会心理、人格层面上自我意义世界的整合等心理反应层次,高层心理机能对底层心理机能具有稳定的、内隐的制约作用,底层心理机能对高层心理机能又具有奠基作用。特别是自我因其对心理具有整合作用和意义价值评定作用,在心理健康的维护和评定中占有核心的地位[。从这个意义来说,心理功能和社会适应状况良好,并不意味着自我意义和价值世界中适应良好;人的主观意义世界感受幸福,也不能说明生理心理和社会心理适应状况良好。因此,理解心理适应必须统筹兼顾几个适应维度,但是又要兼顾人的幸福和意义感受等个体适应中最富能动性成分在适应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