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3-6岁)的心理健康:
1.对幼儿的独立愿望因势利导。3-4岁的幼儿独立愿望增强,常常要自行其是,表现不听话,心理学上成为第一反抗期。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有积极的意义,应予以因势利导,培养他的自我管理能力。例如,引导幼儿自己起床、穿衣、吃饭、系鞋带和大小便等,在放手的同时又要给予帮助,做得好时应立即予以肯定和表扬,利于好的行为得到强化。另一方面不要因为孩子完不成自己的设想而加以责备和讥笑。
2.玩耍和游戏。玩耍和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玩具和游戏是幼儿增长知识、诱发思维和想象力的最好途径。小孩子在一起愉快地玩,有利于社会交际、道德品质、自觉纪律、意志、性格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育。
3.正确对待孩子的无理取闹和过失。幼儿偶尔无理取闹,其动机常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以达到某个目的。对此,应很好地说明,不能无原则地迁就,这样会对哭闹形成强化作用。另外,孩子有过失也要正面引导,帮助分析错在哪里,告诉改正的办法,不能一错就打骂。
4.父母言谈举止的表率作用。家庭的气氛,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评判是非对错常常是依据父母的言行做标准,认为爸爸、妈妈才是对的。因此,父母应该给幼儿做好表率。